“产业兴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与关键依托,是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基础,在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以往农村产业的构建,它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新机制,搭建新平台,培育新业态,形成新动能。
近年来福建省漳平市逐步摸索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先行”“扩大对台合作”的乡村振兴之路,近日闽江学院“福建省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龙岩小分队即在学校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教授带领下前往调研;同学们先后走访了漳平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和象湖镇、永福镇、双洋镇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并对部分乡村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拟按茶叶、食用菌和林业三个部分,对当地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及其新业态等,进行初步分析总结。
图1 闽院师生与漳平市农业农村局邓长海副局长交流中
一、蒸蒸日上的漳平水仙茶
近年来,地处闽西的福建省漳平市以“两山”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山地资源与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大水仙茶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力度,扩大高效安全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引导茶农发展无公害生产,鼓励兴办规模化初精制加工厂,为当地乡村带来了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谈起水仙茶的独特韵味及其发展建设和重要使命,长期从事茶叶先进技术推广与行政管理工作、现任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的邓长海,非常自豪和自信指出:“对于地处闽西革命老区的漳平市而言,水仙茶的发展壮大及其品牌化之路,也是振兴乡村、兴农致富之路,任重而道远。”
南洋镇北寮村是漳平市规模较大、比较出名的茶叶村之一,自北寮水仙茶专业合作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项目后,全村茶园不喷一滴化学农药,通过物理和生物防治,初步建立茶叶质量全程控制体系。目前全市水仙茶生产、销售主体已有42家参加省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建设。龙岩市2018年底收取的漳平水仙茶茶样检测报告显示,201份样品均未检测到农药残留。这标志着漳平水仙茶已经达到了“零农残”的质量标准,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图 2 漳平市南洋镇水仙茶园风光
漳平市聚缘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位于南洋镇水仙茶种植基地的一家新兴企业。据企业负责人邱声光介绍,公司茶业生产加工基地的海拔500-600m,优异的高海拔及其独特的生态条件为水仙茶优良茶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打造智慧茶园,企业还引进太阳能供电设备、机械加工设备,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提升了茶园产量与市场竞争力。对此,邱声光先生指出:“单一化的茶叶生产加工产业链,已经不利于水仙茶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由茶叶带动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打造‘旅游+茶产业’模式下的生态小镇;聚缘茶业正在现有种植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兴建茶山观景台等配套设施,努力打造休闲旅游茶庄;包括早期道路建设和合理套种一定数量的花卉供观光客欣赏,达到茶庄和茶叶相互带动,实现企业收入大幅度提升、生态和社会效益倍增。”与此同时,漳平市人民政府也在积极开发北部茶产业,扩大茶叶种植区域和面积,千方百计壮大漳平水仙茶产业的名声和影响力。
但实地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漳平水仙茶在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
(1)水资源缺乏:由于优质水仙茶的种植地区,通常地处山区、海拔较高地区,如遇降雨量少的年份与季节,灌溉水源将会成为一大问题;随着种植区域和面积的扩大,如何确保茶农获得低成本灌溉水源,还需多加思考。
(2)熟练工人短缺:当前专业茶农的数量越来越少,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和继承种植养护技术,技术提升和改良比较迫切;特别是遇到茶叶的采摘期,企业需要向外聘请专业的茶农进行采摘,企业之间很容易出现人力竞争。
(3)龙头企业有待培育:与省内其他种类茶叶相比,漳平水仙茶的种植规模较小,从种植、养护、采摘再到制茶等,茶农通常身兼数职,极大限制了水仙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才能够让茶农安心种植,加工、包装、宣传以及销售则由龙头企业负责,真正携手提升漳平水仙茶的品牌效应。
二、香飘两岸的台式乌龙茶
漳平台创园核心区永福镇年平均气温17.4度,山间盆地平均海拔750米左右,具有与台湾地区阿里山相似的海拔、气候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特征,非常适宜种植台湾高山软枝乌龙茶,被台商台农亲切地誉为“大陆阿里山”。
据介绍,1995年起一批台资茶叶企业先后落地,将台湾地区优质乌龙茶品种引进当地种植,推动闽台农业合作与农村交流;2006年7月,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简称:漳平台创园)正式成立,并于2008年经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近年,园区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成员单位”、“台湾青年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其中,台品樱花茶园等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闽台农业科技特派员台湾高山茶示范基地。
图3 队员们在台品樱花茶园学习和感受台式乌龙茶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网发布的“2018踏青赏花特色小镇”排行榜TOP30,漳平台创园核心区永福镇荣登榜首;近日(2020年8月7日),《台式乌龙茶》和《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2项国家标准均通过国家审定,相关标准明确规范了我国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要求,有助于推动两岸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的进步。如今,漳平台创园已入驻台资高山茶企50余家,种植高山茶5.5万亩,年产茶叶1600多吨、产值可达7亿多元。
据了解,台式乌龙茶近年得以逐步发展壮大,还得益于当地企业与省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的密切合作与技术进步。福建漳平九德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早年落户永福镇的规模中等、潜力较大的台资茶叶企业,现已由其子杨咏安成功接棒;除了近百亩漳平水仙茶,随着“科技兴茶”等战略的实施,企业生产台式乌龙茶的数量和质量正在不断提升,茶园总总面积已超过1000亩,特别是加工工艺持续探索和改进中。对此,岛内大学毕业后又在福建农林大学进修茶叶经营管理知识的公司负责人杨咏安,欣喜表示:“近年公司在适应制造新工艺、应用新技术、优化工艺参数等方面,在茶农们共同努力下取得很大进展。”
图4 小分队在福建漳平九德茶业有限公司调研
如今,园内台二代、台三代陆续接棒创业,跨海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不断增加,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正逐步形成了简称“六茶共舞”的发展新业态(茶叶+文创、茶叶+禅道、茶叶+研学、茶叶+旅游、茶叶+康养、茶叶+电商),“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正式授牌,有序发展。当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尤其是“乡村振兴”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进一步降低台式乌龙茶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成本、拓展台式乌龙茶在大陆的市场份额,创造性打造“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持续扩大“大陆阿里山”的品牌效应等,则是相关企业和当地政府要深入探索的重要现实课题,也是未来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拟开展的校地合作重要领域之一。
“产业兴,乡村兴”。漳平市如何在上述发展壮大茶产业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等为指导,通过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构建新型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较好实现产业兴旺、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值得进一步调查分析与归纳总结。(郭雪玲 林盛楠)
《海峡乡村》杂志投稿邮箱:hxxczzs@163.com
漳平市: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先行(茶叶篇)
-
汇聚智慧 共话竹业未来 ——“专家企业面对面 汇智助力武夷竹”即将在武夷山举行
在“以竹代塑”国家战略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由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南平市林业局主办的“专家企业面对面 汇智助力武夷竹”活动将于2025年5月12日至14日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隆重举行。
2025年05月12日
-
【金牌旅游村】永春县龙水村:漆篮之乡 慢享生活
漆篮是福建省传统竹漆工艺品,产于泉州市永春县仙夹镇,在那里有一座以漆篮闻名的小乡村,它就是被誉为“漆篮之乡”的龙水村。龙水村具有深厚的漆篮文化底蕴,以传承特色漆篮文化为出发点,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传统村落、高级版“绿盈乡村”,被列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观摩点,并于2021年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
2025年05月07日
-
【金牌旅游村】三元区小蕉村:村在景中 景在村中
从喧嚣城市到静谧乡村需要多久?这次目的地给出的答案是“十多分钟”。小蕉村,距离三明市区仅13公里。那里群山环绕,溪水穿村而过,镜湖波光潋滟,村居整洁有序,充满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仿佛世外桃源。近年来,小蕉村持续致力于将农业景观、滨水景观、山林景观营造、保护与乡村人文资源的延续相结合,不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青山、镜湖、水杉、石桥相映成趣,游客流连忘返,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小蕉村成为三明河湖长卷中的一个焦点,于2021年获评“金牌旅游村”。
2025年05月07日
-
2025“福将杯”八闽旅游美食创新评选大赛在建瓯举行
4月21日上午,2025“福将杯”八闽旅游美食创新评选大赛在建瓯市饕餮广场举行。本次大赛由省旅游协会、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建瓯市人民政府、建瓯市人大常委会指导,省旅游协会旅游美食分会主办。省旅游协会会长李毅強博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5年04月27日
-
京东“春晓计划”走进泉州,商家0元开店、拿补贴投广告、上活动快速爆单
2025年04月10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