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邀请经济与管理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人文学院等院系不同专业师生,一起开展了题为“福建连家船民上岸与新生调研: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的暑期社会实践。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分析“连家船民”上岸历程与现状,挖掘“连家船民”上岸工作主要成效与经验,将“连家船民”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的大篇章。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前期主要沿着福州市母亲河闽江,对其两岸昔日“连家船民”上岸点及其上岸后集中居住区开展实地调研与访谈;后期将分组奔赴相关县市进行进一步跟踪调查与分析。
连家船民
上岸焕新生
为了解连家船民上岸历程,在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教授等的指导与带领下,“疍民儿女”调研实践队员们首先来到了福州市闽侯县青州村。在青州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与陪同下,队员们着重对曾经的连家船民卞氏兄弟进行了详细访谈。从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上个世纪60年代,连家船民生活十分困难,衣食住行基本都在一条小小的渔船上解决。除了生活空间狭窄之外,台风、洪水等恶劣天气时常导致溺水等悲剧发生。直到90年代,在国家的帮助下,连家船民才陆续上岸定居。回忆起上岸过程,卞爷爷感慨万千,直言党和国家的关怀才让他们过上了如今衣食无忧的日子。
7月7日,实践队走访了福州市台江区苍霞新城,这里居住着许多20世纪50年代上岸的连家船民。走进苍霞新城,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和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智能运维中心采用先进技术,实时监测社区出入人员。若识别到社会重点关注人员,可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从而形成集管理、防范、控制于一体的社区安保系统;党建文化中心的建立,既丰富社区党建活动形式,又增强社区党组织活力,便于广大居民在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中增长知识,提振精神;社区长者食堂集餐饮、娱乐、健身等服务于一体,在解决社区老年人饮食问题的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休闲放松场所,充分体现社区人文关怀。除此之外,邻里议事亭、幸福便民驿站、智慧停车等便民利民设施逐步完善,无一不彰显当地居民生活品质日益提升。
多元发展
开辟致富路
为了解连家船民产业发展现状,7月8日上午,实践队师生前往福州市闽侯县沙堤村德州片区。在片区赵书记的引领和帮助下,实践小分队成员对当地村民进行走访,了解到现在仍有部分村民以渔业为生。在参观老渔民水上作业时,热心的老渔民也邀请实践队员乘坐小渔船体验水上生活。最后,在与赵书记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现如今当地村民从事不同行业,如捕捞业、养殖业、运输业等。特别是高尔夫球场、鲤鱼州宾馆等陆续建成,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与营商环境,从而实现村民稳步增收。
从过去以捕鱼为生到如今从事各行各业,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建房购车已成常态,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休闲娱乐形式丰富多样。在赵书记的讲述与感慨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当地村民对党的关怀、对政府帮扶的感激之情。
疍家渔歌
悠悠唱真情
为进一步感受独特的疍家文化,在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人文学院副院长翁伟志的带领下,队员们前往福州市台江区采访闽江学院音乐学院2006级校友李传学。李学长就职于福州市台江区文化馆,近年来深入研究连家船民文化。在李学长的解说中,队员们认识到疍民渔歌种类多样,其中“盘诗”为即兴吟唱,男女音调各有特色;“贺年歌”常在春节期间传唱,寓意美好;“采莲鼓”常配合鱼鼓演奏。通过李学长的分享,实践队员们对连家船民文化习俗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疍民儿女
深情颂党恩
7月8日下午,实践队在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会议室就“习总书记与台江区连家船民上岸”的故事,专门访谈了福州水运公司原纪委书记郑和鑑。
郑书记回忆了自己从小作为一个疍民儿女的过往经历。他提及,由于长年在水上漂泊,渔民儿女的教育存在严重问题。此外,水上设施有限,渔民们基本的医疗卫生也得不到相应保障。终于,在1991年春,连家船民的生活迎来了新的转机。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有关部门来到福州市台江区帮洲实地察看渔民的生活状况,并在下船后大力推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程,从而真正实现连家船民“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的美好愿景。会上,郑书记多次感慨,是习总书记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是政府的帮扶,才让曾经的连家船民摆脱困苦,过上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
闽院师生
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连家船民们由漂泊不定到安居乐业的沧桑巨变,曾经“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到如今“幼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来之不易。
这样的生活变迁史,队员们深受教育,不仅强烈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基层人民的深切关怀,更学会如何加倍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同时,通过走出校门迈向社会,真正贴近连家船民们今昔的生产与生活等方面,既提高了大学生的选题、组队、实地调研、分析总结等社会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大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并激励他们为乡村振兴与社会进步奉献青春力量,更好理解和践行总书记当年亲任校长时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真谛!
闽院师生探寻“连家船民”上岸与新生之道
-
品千年宋韵 论白茶未来 | 第五届中国白茶大会在政和开幕,开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5月18日,以 “三茶统筹 乡村振兴 宋韵风骨 政和白茶” 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白茶大会 政和白茶宣传推广周”在政和举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5年05月19日
-
汇聚智慧 共话竹业未来 ——“专家企业面对面 汇智助力武夷竹”即将在武夷山举行
在“以竹代塑”国家战略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由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南平市林业局主办的“专家企业面对面 汇智助力武夷竹”活动将于2025年5月12日至14日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隆重举行。
2025年05月12日
-
【金牌旅游村】永春县龙水村:漆篮之乡 慢享生活
漆篮是福建省传统竹漆工艺品,产于泉州市永春县仙夹镇,在那里有一座以漆篮闻名的小乡村,它就是被誉为“漆篮之乡”的龙水村。龙水村具有深厚的漆篮文化底蕴,以传承特色漆篮文化为出发点,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传统村落、高级版“绿盈乡村”,被列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观摩点,并于2021年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
2025年05月07日
-
【金牌旅游村】三元区小蕉村:村在景中 景在村中
从喧嚣城市到静谧乡村需要多久?这次目的地给出的答案是“十多分钟”。小蕉村,距离三明市区仅13公里。那里群山环绕,溪水穿村而过,镜湖波光潋滟,村居整洁有序,充满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仿佛世外桃源。近年来,小蕉村持续致力于将农业景观、滨水景观、山林景观营造、保护与乡村人文资源的延续相结合,不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青山、镜湖、水杉、石桥相映成趣,游客流连忘返,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小蕉村成为三明河湖长卷中的一个焦点,于2021年获评“金牌旅游村”。
2025年05月07日
-
2025“福将杯”八闽旅游美食创新评选大赛在建瓯举行
4月21日上午,2025“福将杯”八闽旅游美食创新评选大赛在建瓯市饕餮广场举行。本次大赛由省旅游协会、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建瓯市人民政府、建瓯市人大常委会指导,省旅游协会旅游美食分会主办。省旅游协会会长李毅強博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5年04月27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