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主办的“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屏南经验”座谈会在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举行。本次座谈会由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屏南调研基地共同承办。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者针对“文创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分析总结“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对今后的改革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博导郑长铃出席并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博导郑长铃
郑长铃从非遗传承的视角阐述他对屏南经验的认识。他表示,屏南有这么多积淀存续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不仅是屏南人勤劳的表现,更是在累积的过程中不断再创造。“这种文化的再创造是福建人独有的,我觉得这是传统文化底蕴在起作用”。
他表示,文化最根本的是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的总汇。这种总汇是产生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以才具备这样的创造力。
他强调,我们要认真总结屏南经验,主要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要做成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晋江经验”这是需要去特别关注的一项工作。
郑长铃说,他走过很多乡村,在参观调研的同时也不断思索一个问题:乡村振兴的主体是谁?“比如很多人在做的艺术乡建,把追求幸福生活变成了追求艺术的美,然而做出来的老百姓觉得‘根本就不美’。这就是文化与村民产生的间隔距离。”面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郑长铃认为靠的是根据文化本质。要特别去注意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村民,真正要唤醒的是村民文化的自觉。因此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找到主体,尊重主体的创造力,善于去引导他,然后才能真正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已荒废的村另当别论。
他认为,村庄引进新村民当然很不容易,但是如果没有老村民,如果他们自己没有真正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如果被遗弃,那么新村民带来的发展可能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针对现在社会物质化,人空心化的现状,郑长铃认为不能回避,要直面问题,直面人心,才能做出有效的探索。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应多一点人文关怀,回到人的本体,抓住最本质的东西去推动乡村振兴,推动村民幸福生活和整个区域文化的发展。
郑长铃的发言围绕文化振兴与乡村主体的关系,从根本意义上点明了乡村振兴的目的与追求,他以人为本,以村民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与会者一致赞赏。
“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屏南经验”座谈会 | 系列演讲⑪
-
石虎忠魂铭闽东 扶摇新貌绘山海——集美大学“山海逐梦”实践队开展“山海宁德”主题课程
为持续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鼓励青年学子反哺桑梓,集美大学“山海逐梦”实践队再赴宁德,于蕉城区九都镇开展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今年,实践队聚焦九都镇深厚的历史文脉与新时代发展图景,以扶摇古村与石虎山为核心,精心打造“山海镌痕”与“山海交响”两大主题课程,通过沉浸式体验与艺术创作,引导当地青少年感悟家乡历史荣光,激发文化自信与建设豪情。
2025年07月07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㉘网红书记陈水让
暖春四月,在厦门市同安区田洋村的西溪岸边,绵延近2000米的格桑花迎风招展,五彩缤纷。这种原产于西藏高原的花卉,是美满幸福的象征。作为70后的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主任陈水让,剪着寸头,常挂笑容,表达能力强,是一名颇具亲和力的网红。他在花海中接受笔者的采访:“田洋村配合区政府开展西溪整治,沿着田洋村西溪段,
2025年07月03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㉗“宝树扬美”的谢氏家风
吸引我去洋尾村一走的是,很多媒体都在宣传,该村传承家风家训与弘扬宗祠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成效十分显著。
2025年07月02日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㉖港南“蝶变”
机缘巧合,我跟随央视一套《山水间的家》栏目组,一起前往港南村。他们以港南村的养殖、文旅产业为背景,用镜头聚焦整个村的“蝶变”历程,我也得此良机,与部分村民近距离接触,深入了解村庄的“蝶变”路径。
2025年06月30日
-
首届中国旅游企业家年会在厦门召开
6月25日,以“建设旅游强国,弘扬旅游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旅游企业家年会在福建厦门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福建正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正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正佳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正佳白云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正佳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2025年06月26日
- 2025-06-11
- 2025-06-10
- 2025-04-07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