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朝大海的福州市长乐区,坐落着一个个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
青山、田野、湖光……位于长乐区东南部的屿北村,比邻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物产丰富,风景秀丽,山清水秀。
鲜为人知的是,早些年,屿北村的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脏乱差。
屿北村何以蜕变?答案离不开当地开展的人居环境再提升工作。
近年来,屿北村开展绿盈乡村建设,在华侨和企业家的助力下,自来水管道铺设、道路提升、路灯亮化、村容村貌整治等一系列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美丽侨乡
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屿北村围绕域内山水、田园风光大力开展生态治理行动——村里的丹湖曾遭受污染,村委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加强河、湖长制工作,安排专职人员对湖面进行定期清理,丰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载体,提升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如今,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屿头湖边,红色的橡胶步道和观景平台让村庄靓了起来,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漫步的好去处;屿北公园得到改善,并安装了大型显示屏;村庄中的小荒地、房前屋后的边角地一个个都变成了公共休闲场所。
村庄越变越美,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与此同时,屿北村利用拥有大面积农田的优势,打造美丽田园,开启“美颜”新模式。
村两委以租赁、托管等形式,将荒废的田地改造成一座座田野公园,先后建成微菜园19个、微果园6个,打造了集观光农业乐园、培育花果采摘项目为一体的旅游项目;以花为媒,整合30亩田地重点种植油菜花打造“幸福田园”,建设游客栈道、花海公园等,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旅游,屿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村”。
沿着屿北村的主干道行走,两侧是成片平整的农田,种植着水稻和各式蔬菜,绿油油一片,徜徉于绿色海洋,清风扑面,心旷神怡。“桃花园”“咏桂园”“幸福田园”“雨润梨园”等一个个小型田野公园,散落田间,串珠成线。公园内,小径通幽,大树繁茂,蔬果飘香。公园里种上果树、蔬菜,同时修建步道,延伸入田间,让游客不仅能欣赏到农田美景,又可以进入田中,闻闻蔬菜的芳香,感受脚下土地的“脉搏”,让乡愁于心间回味。
屿北村的人居环境提升从农田上入手,产业兴旺也在农田上做足文章。
走到村尾,屿北村果蔬基地进入眼帘,只见整齐排列的新式蔬菜大棚立于田间,菜农忙着采摘蔬菜,一筐接一筐的新鲜蔬菜被搬上车运走。
兴旺的生态农业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抓手。
屿北村的现代设施农业持续做大做强,规模已达500多亩,不仅每年能为村里带来10多万元的村财收入,而且解决了村里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借助现代设施农业,屿北村还延伸产业链办起农家乐——一边是蔬菜大棚内繁忙的景象,另一边则是农家乐生意红火的场面。
下一步,屿北村计划逐步推出集水果采摘、景点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路线,配合线下、线上广告推介,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进一步打响屿北乡村旅游品牌,走出一条具有屿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像屿北村这样“破茧成蝶”的故事,在长乐区的多个村庄上演。
隆冬时节,走进张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整洁的路面、葱郁繁茂的大树、鳞次栉比的小洋楼,满眼青翠,鸟鸣啾啾与环绕的绿树互相映衬,还有村民笑容里的安宁祥和……
洞天岩风光
地处长乐市北端猴屿乡的张村,傍山倚水,经过绿盈乡村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张村围绕“一带”(环村绿化带)、“两轴”(大河铺道路和康馨园新路)、“一园”(戚继光公园),大力推进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和素质提升“四大工程”;持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立生态绿化体系,实现村庄绿化的生态效益;整治废弃房屋,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建立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开展大浦河道整治项目。
张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生态农业。于是,为探索致富模式,该村引进有机蔬菜生产销售公司,与农科院合作成立科企联合创新中心,成为福建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这里以有机农业为基础,提供有机天然健康产品,并延伸发展乡村休闲于一体的有机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同时依托高科技,规范农业生产标准,拓展农业教育培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不仅村容村貌整洁宜居,张村还拥有底蕴深厚的侨乡文化。该村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相继出过51位常青藤名校人才。
如何用好人文资源?张村大力开展侨乡侨文化建设,深度挖掘华侨文化内涵,积极推进学子馆和游子馆的“双子馆”建设,不断发挥侨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传播侨乡声音,讲好侨胞故事,推动侨乡建设实现新发展。
打好“侨”字牌,凝聚发展合力,亦是长乐区猴屿乡猴屿村的发展路径。
登山远眺,猴屿村特有的山海相连风光尽收眼底,海渚万亩、苇草如茵、牛羊点点,港道里扁舟慢渡,渔歌唱晚,红安河湿地阡陌交错,铺金泛银……
红安河
猴屿村地处长乐区北端,闽江口南岸,紧靠西泽路中段,全村依山傍水,环境清幽、交通便利,有旅居海外华侨8314人,是享誉遐迩的著名侨乡。
猴屿村旅外乡亲众多,曾经无数先辈下南洋,走海外,为家人和家乡带来更好的生活。时过境迁,而今他们仍然心系祖国、情牵故土。据了解,在过去十年间,侨胞共计为家乡捐款300多万元,用于河道整治、宗祠古厝修缮、景区建设等,不断提升猴屿村的人居环境。
房车营地
在侨胞的助力下,猴屿村颜值不断刷新。今天,走进干净整洁的猴屿村,只见村里灯明水畅、岸绿景美,家家户户庭院花草繁茂,整个村庄像一个公园。
猴屿村侨胞在坚持出资出力建设家乡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助力猴屿村乡村振兴。他们通过保护开发华侨祖屋的公益平台,主动将闲置的房屋租赁给政府,充分盘活闲置侨房资源,打造出“闽江第一鲜”河鲜综合体、猴屿规划展示馆、南岸炮台史迹馆、郑丙廉吏馆等展示中心,成为猴屿村的网红打卡点,助力乡村振兴。
“猴屿号”绿皮火车
在侨胞的助力下,近年来,猴屿村立足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打造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乡村休闲于一体的有机农业旅游示范基地,致力向更多游客呈现“文化猴屿、爱国侨乡”的风采,打造最有文化的侨乡。
红安河海堤漫道
在猴屿村,一幅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还唤得醒乡愁的“自然人文山水画”正向无数游客徐徐展开,展现出乡村美丽,产业兴旺、村民幸福的乡村新气象。
来源:《海峡乡村》杂志2023年第12期
绿盈乡村 有福之州焕新颜|(2)长乐:面朝大海,小乡村“破茧成蝶”
-
【金牌旅游村】永春县龙水村:漆篮之乡 慢享生活
漆篮是福建省传统竹漆工艺品,产于泉州市永春县仙夹镇,在那里有一座以漆篮闻名的小乡村,它就是被誉为“漆篮之乡”的龙水村。龙水村具有深厚的漆篮文化底蕴,以传承特色漆篮文化为出发点,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传统村落、高级版“绿盈乡村”,被列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观摩点,并于2021年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
2025年05月07日
-
【金牌旅游村】三元区小蕉村:村在景中 景在村中
从喧嚣城市到静谧乡村需要多久?这次目的地给出的答案是“十多分钟”。小蕉村,距离三明市区仅13公里。那里群山环绕,溪水穿村而过,镜湖波光潋滟,村居整洁有序,充满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仿佛世外桃源。近年来,小蕉村持续致力于将农业景观、滨水景观、山林景观营造、保护与乡村人文资源的延续相结合,不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青山、镜湖、水杉、石桥相映成趣,游客流连忘返,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小蕉村成为三明河湖长卷中的一个焦点,于2021年获评“金牌旅游村”。
2025年05月07日
-
2025“福将杯”八闽旅游美食创新评选大赛在建瓯举行
4月21日上午,2025“福将杯”八闽旅游美食创新评选大赛在建瓯市饕餮广场举行。本次大赛由省旅游协会、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建瓯市人民政府、建瓯市人大常委会指导,省旅游协会旅游美食分会主办。省旅游协会会长李毅強博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5年04月27日
-
京东“春晓计划”走进泉州,商家0元开店、拿补贴投广告、上活动快速爆单
2025年04月10日
-
《海峡乡村》杂志 赋
2025年04月09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