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埔村位于新圩镇北部,下辖后埔、田洋、田中央、下寮4个自然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村内种植的特色蔬菜除海内外闻名的古宅大蒜外,还包括生姜、包菜、白菜、土葱、茄子、辣椒、黄瓜等。
后埔村地处平原地带,县道413贯穿后埔村,外围道路承担对外交通职能,是前往后亭村、古宅村、金柄村主要交通要道。全村道路网络较为完整,村路四通八达,主要交通要道以及村庄小巷总体实现路灯、巷灯全覆盖。借助地理区位优势,后埔村已经成为新圩北部四村的中心,村内有小型的农贸市场,商超、餐饮较多,有一定商业发展基础。
后埔村历史悠久,自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黄氏泉州紫云行派翔安金柄分支三房始祖益澄公开基锡头后,后埔村建村,迄今已有五百五十三年。本地的节日庆典主要有:王爷佛诞日、天师节、保生大帝节等,村民们会用戏曲表演、供拜来庆祝这些节日。
中国台湾传统榨糖工艺源自闽南,绘于十八世纪中期的台湾省《番社采风图·糖廍》图中描绘的场景与后埔村的“糖廍”颇为相似。
从19世纪末到上世纪70年代,后埔村的主要经济收入,一直是种蔗制糖。改革开放前,制糖收入占全村总收入60%以上。后埔村有3个“糖廍”(闽南话译音,制糖土作坊),按村头村尾村中央的地势不同,共分为上、中、下三廍,均属于大队集体所有。每个糖廍年产糖多则百余担,少则十几担。现在去后埔村还能看到古法制糖的遗址,村里还有一个使用机器压榨的糖厂,位于村外的一片龙眼树林里。
“一树一策”“一树一园”是厦门市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创新举措,大埕公园的古树保护做法,既保护了古树,也让古树成为公园的亮眼元素,为城市高颜值添彩。在后埔村黄氏祖厝附近,屹立着两棵参天古樟树,至今已1300余岁,是厦门记载在册的最古老树木。远看,它们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生机勃发;近看,两棵樟树彼此隔空对望,相依相偎。这两棵古樟树一“公”一“母”,被当地人称为:“公婆樟”,是一位黄姓先人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所种。这一种下便是共同历经风雨,相依相守千余年。
“公婆樟”在后埔村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当地人尊称它们为“樟公”、“樟婆”。清朝道光年,皇帝下江南时,这两棵樟树退敌护驾有功,皇帝便封它们为“樟府王爷”,立了“樟府王爷”的佛像,每年农历九月十一就是樟府王爷的诞辰,村民们都到樟树下举办庆典,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黄氏后人遵从祖训,广植树木,并立碑警示,“林木有阻风、储湿、固埌之奇功,宝也。大仑尽木皆护,毁者非我族人也。"
这对“公婆樟”位于后埔村祠堂东南侧。远看,两株古樟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近看,它们彼此对望,相依相偎。它们虽然历经千年沧桑,根部空心、树皮斑驳,但树干仍挺拔有力。8个成人手拉着手环抱,才能把一株樟树的“腰”抱起来。2007年,当地对“公婆樟”周边进行修缮,为它们立起支撑屏障,建了个小广场,为它们延续下千年的深情。
“公婆樟”见证了后埔村千年的岁月更替,也将继续守护勤劳善良的后埔人。烟火后埔,美丽繁华。现在的后埔村洋溢着一片繁华的景象,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热潮中下,处处焕发着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来源:海峡乡村杂志社)
厦门新圩镇:和美乡村 紫云后埔
-
2025“福将杯”八闽旅游美食创新评选大赛在建瓯举行
4月21日上午,2025“福将杯”八闽旅游美食创新评选大赛在建瓯市饕餮广场举行。本次大赛由省旅游协会、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建瓯市人民政府、建瓯市人大常委会指导,省旅游协会旅游美食分会主办。省旅游协会会长李毅強博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5年04月27日
-
京东“春晓计划”走进泉州,商家0元开店、拿补贴投广告、上活动快速爆单
2025年04月10日
-
《海峡乡村》杂志 赋
2025年04月09日
-
讲真学堂:短视频创作领域的技能孵化站,助力创作者技能提升
在短视频内容日益丰富、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许多创作者在面对一堆杂乱无章的视频素材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为了帮助这些创作者更好地掌握短视频创作的核心技能,讲真学堂推出了一系列短视频创作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从内容策划、脚本编写到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旨在帮助学员全面提升短视频创作能力。
2025年04月09日
-
福建省旅游协会系统“五级联创党建”座谈会在福州举行
4月2日,福建省旅游协会系统“五级联创党建”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福州举行。原省旅游局正厅级巡视员、省旅游协会会长李毅強博士,省文旅厅机关纪委书记、一级调研员苏前松,省旅游协会党支部书记杨基民以及福州市、泉州市、晋江市、连江县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有关乡镇、村书记等30多人出席座谈会。会议由省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苏永青主持。
2025年04月03日
- 2024-03-19
- 2024-01-18
- 2024-01-18
- 2024-01-17
- 2024-01-16
- 2024-01-16
- 2024-01-08
- 2024-01-05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