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从城市走向乡村,从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开始,未来30年,中国将进入“乡村振兴”时代。国家公开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顶层设计,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并明确了乡村振兴各阶段的战略目标。本文整理了8个近期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的优秀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

 

8个最新“美丽乡村”优秀建设案例

 

01.前洋农夫集市

 

 

前洋村农夫集市位于前洋村入口,紧邻国道,是前洋与外界沟通的门户,也是村里人走出乡村的第一站。这里规划的农夫集市是一座集宣传展示、电商平台、农业教育、土特产线上线下交易、乡村物产田园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乡村公共服务建筑。

 

 

建筑利用山边两座废旧的老宅改造而成,两栋老房子修旧如旧,木梁青瓦,完全保持了这里原有的风貌。同时拆除近期一些粗糙的搭建空间,让老房子的原有细节得到充分展示,结合现有场地获得最多的可用空间。

 

△ 改造前建筑外观

 

△ 改造后建筑外观

 

而新建的一层连廊和小亭子,则如同溪流一样随坡就势、蜿蜒回转,将两栋民房串接起来,形成了新旧交替,步移景异的室内外空间。从入口的乡村学堂、媒体教室到立面的精品展厅、体验空间、茶亭小筑,参观流线长达300多米,不仅能够学习丰富的种植养殖知识,还能充分体验乡土建筑特色和现代田园生活。

 

△ 形体生成示意图

 

建筑界面采用折面屋顶,如同村庄的剪影,房子不高,后面的老屋犹在,形成山地建筑群特有的错落感。屋面采用当地传统的青瓦铺设,深瓦白脊,特色鲜明,立面采取钢结构与木结构相结合,既传统而又现代,是福州山区传统建造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也是福建新乡土建筑的一次探索。

 

 

 

整个设计从建筑到景观都是对原有场地最轻的干预,体现了乡村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精心呵护和尊重。这也是乡村微介入理念的一次在地尝试,希望通过微介入点位的轻微介入,实现整个乡村的全面复兴。

 

 

 

 

 

 

设计团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乡土创作中心

主创建筑师:郭海鞍

设计团队:向刚、刘海静、范思哲、刘慧君

规划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施工设计: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02.福建土楼改造

 

 

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南方,激烈好斗的客家文化催生了大型内向式土制建筑(土楼)的出现。日渐扩增的大家族修建了厚土墙来达到集体防御的目的,并利用建筑中庭,为农耕活动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开放空间。在传统的土楼中,每一户独立家庭的房间竖向分布,每个房间都可以通向共用的走廊和阳台。

 

尽管土楼已经成为农村集体居住的一种传统形式,但人们开始在土楼中引入不同的空间功能:譬如用以进行宗教活动,或是作为市集及学校。它们体现了一种“原始都市”的状态——集体空间不仅为私人所用,甚至也为公共机构提供场所。

 

 

土楼展现了在传统农村中零星出现的城市建筑,到新城市背景下的旧有农村建筑的矛盾性转变。尽管保存了仅剩的中间庭院作为开放空间,土楼仍无法全部满足当代的居住需求。许多土楼正在经历个体化改造或是被逐渐废弃。

 

当地政府已经将这个土楼改建为一个儿童学校,并且对其进行了一些个体层面的改造,例如加入了新建的厕所。我们的这个原型将现有的一扇小窗转变为一个新的入口空间,从而将一个新的公共图书馆引入了这所土楼学校。

 

 

“插件Plug-In”是由两个全木结构的主要构件和五层结构部件组成的,它们依据特定的空间层次共同构造而成。固定的外框架由传统的圆柱和接点构成。它形成了一个可供漏斗形的楼梯悬挂其上的脚手架。

 

 

△ 插件模型

 

插件结构示意图

 

 

 

“塔”的设计通过将传统的集体庭院空间抬升,并以通天式的螺旋楼梯连接原有楼层,对土楼的公共空间进行了重新思考。新的公共功能由此被引入。

 

 

变化的台阶节奏引导人们在楼梯上坐下,阅读,甚至喝茶。一座桥与土楼的上层外廊相连,由此形成了一个公共阅读室,而塔顶则成为观赏风景的地方。

 

 

△ 塔模型

 

 

 

设计师:林君翰Joshua Bolchover (城村架构, 香港大学)

项目团队:Chiara Oggioni, 刘宝怡, 孙壹

协助单位:香港大学,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成都行村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总造价:390,000 人民币

 

03.神山岭综合服务中心

 

 

项目位于信阳市光山县殷棚乡,属于大别山潜山丘陵地区。区域内山水相依,风景优美。建筑作为神山岭生态观光园项目的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游客在园区内的接待、饮食、休闲及住宿等服务。

 

 

建筑设计的概念来自于对场地的阅读。基地位于园区东西向主路和一条向北次路的交叉口,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北窄南宽,东北和西北方向有丘陵,西南向较开阔,具有较好的对景。

 

面对裸露的,高达15米的边坡,设计团队提出用建筑进行生态环境修补的想法:将建筑退让至场地边界,与开挖的山体衔接。建筑从场地中央位置挪开,既创造了开阔的户外空间,又使建筑成为自然山体的延伸,由此得出建筑面向西南,背向东北,依山面水而建的基本格局。

 

▼基地位置和平整场地留下的边坡

 

▼建筑生成图

 

 

 

在此基础上,设计团队提出“折叠的水平线”的设计理念:建筑总体呈退台式组织,暗示了建筑作为另类等高线与山体的关系,建筑作为自然环境的一种延续,但又不仅限于对自然的模仿和拟态。

 

 

建筑共三层,设计团队选取“层叠退台”作为建筑的基本形式:下一层的顶部成为上一层房间的户外活动空间,每个客房都有独立的“空中小院”,丰富了住宿的体验。

 

 

 

 

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对简单乏味的建筑进行“小小的改变”,通过思考秩序、模数和变化之间的平衡,既满足乡村多快好省的要求,又在建筑效果上有所突破成为了设计团队思考的方向。当然,此案在实施过程中也有诸多的遗憾,如“空中小院”的景观处理,屋顶水池,以及立面的细节并没有完全得以实现等,但这些也正是乡村建筑的真实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思考的内容。

 

项目名称:神山岭综合服务中心

地点: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殷棚乡

建筑设计: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何崴,陈龙

设计团队:梁筑寓,赵馨泽,宋珂,曹诗晴、尹欣怡

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04.开平塘口镇祖宅村景观厕所

 

 

开平塘口镇祖宅村景观厕所位于著名的华侨之乡,碉楼之乡开平市中部,设计选址在祖宅村旧公厕原址,将旧公厕拆除后的旧材料进行重新利用,完成了旧公厕和旧材料的双重新生。

 

在建筑形态的设计中,设计选择了类地景化的处理,将卫生间部分功能区藏在一个供村民日常休闲娱乐,举办活动的大台阶之下,解决了公共厕所便利性与隐蔽性的矛盾关系。

 

在材料的选择上,设计试图通过创造一种新的模数和秩序,将破碎之后失去了模数,无法被利用的旧砖瓦重新利用起来,让旧材料一种新的形式续写历史。

 

▼建筑分析图 ©竖梁社

▼统一模数的钢丝笼 ©吴嗣铭

 

整个墙体的施工过程都遵循重力规则,越往上部的笼子,需要承受的重量就越小,垒砌的自由度也就越大,在材料上运用了更多的瓦、碎砖、旧茶壶等特别的材料,在砌筑方式上也采用了更多的镂空,使砖墙显得更加通透。

 

日出或日落时,阳光透射进来,穿过这些砖墙的缝隙,洒落在地面或墙角,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

 

 

这些材料承载着整个场地过去的记忆,建筑师希望以一个碎片化的形式将它们放进新建筑之中,使整个场地在更新之后,依然能够找到一些关于旧时光的平常而动人的细节。

 

 

 

项目名称:开平塘口镇祖宅村景观厕所

建筑公司:广州市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广东开平市塘口镇祖宅村

主创建筑师:钟冠球,宋刚,朱志远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林海锐,李锐波,徐重敬,胡涛(实习)

 

05.泰山九女峰书房

 

 

九女峰书房位于泰安市岱岳区东西门村,毗邻神龙大峡谷,东临五岳之首——泰山。基地四面环山,满山乱石如群羊,拥有俯瞰峡谷沟堑、远望山峦诸峰的广阔视野。在北方多岩石裸露的厚重山峦之上,反差性地留一片空灵的白,成为设计最初的设想。

 

 

与泰山的壮美崇高相比,东西门村质朴内敛。设计希望在此建造“一朵悬停于山间的飘浮云絮”,回应泰山云海的波澜壮阔。

 

 

书房选于山坳的制高点,东临群山,背靠村落,驱车盘旋而上时便隐约可见。

 

 

建筑形体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白色的“云体”,通透的玻璃,以及厚重的毛石墙面基座。北侧直面峡谷山峰的通透界面,入口狭长的过道连通两端的咖啡区和阅读休息区,收放间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景观边界,给访客与读者置身山林之巅的错觉。

 

 

对于“云朵”这一概念的塑造,我们希望突出这样几个关键词:漂浮、轻盈、通透。在“云朵”轻柔的直觉认知与北方质朴硬朗的山野环境所产生的自然冲突中,给予人们轻松愉悦的直觉观感。

 

△ 结构生成图 ©gad · line+ studio

 

△ 轴测分解图 ©gad · line+ studio

 

 

 

 

△ 剖面透视图 ©gad · line+ studio

 

 

晨光微露时,通透的玻璃体量在林间掩映;夜幕降临时,“云朵”泛着微光浮于山间;室内,访客得以沉浸于轻松的空间氛围中阅读冥想。因环境而生的建筑空间存在于动态演变的自然景观中,我们以最简洁直接的方式将其归于自然。

 

 

△ 总平面图 ©gad · line+ studio

 

 

△ 平面图 ©gad · line+ studio

项目名称:泰山九女峰书房

项目位置:山东泰安市岱岳区东西门村

设计公司:gad · line+ studio(建筑、室内、景观)

主创建筑师:孟凡浩

设计团队

建筑:朱敏、张尔佳、胥昊

室内:金鑫、胡晋玮、周昕怡

景观:李上阳、金剑波、池晓媚

建筑面积:287.3平方米

摄影:章鱼见筑、金啸文、潘炳

 

06.九峰乡村会客厅

 

 

九峰村位于福州的“后花园”北峰之上,四面环山,中有溪流,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村中有很多老房子,但是这些房子大多不受村民的喜爱,其中有一处老宅已经越来越荒废。于是,经过沟通和协商,他们愿意把不好住的老宅出租,利用这间已经多处变形的老宅子为九峰村建设一座乡村客厅。

 

 

 

轴测图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认识到老宅的价值和魅力,我们对原有老屋采取了保留和加固的态度,只是在宅子后面接续了现代舒适的卫生间。

 

 

 

整个改造的核心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大体量的“会客厅”,能够接待来客、开会、培训或者喝茶小聚。为了不遮挡老宅,我们选择了离入口的最远的两间前面设计了一个大空间,为了降低造价同时施工简便,竹结构成为了优选。但是我们的最高点不能高于老宅檐口,同时最低点要和门房差不多,以不破坏原有的空间格局。

 

 

经过与竹匠、施工厂家的不断磋商,最终提出了一个竹桁架的“概念”,利用竹木完全模拟钢管桁架的做法,同时,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

 

为了确保更好的结构稳定性,竹棚的柱子采用了六根8cm原竹合拢的做法,同时,为了保证竹桁架的整体性,增加了竹斜撑作为辅助构件,整个竹屋架体系渐变复杂,全部在现场经多年经验的竹匠和工人手工加工完成。

 

 

 

 

 

保留的老宅与乡土的建筑和旁边的三栋小洋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希望通过游客对这座小房子的注目与喜爱,慢慢的改变村民的看法,慢慢的少建小洋楼,多一份对本土传统建筑的尊重与喜爱。

 

 

 

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乡土创作中心

主创建筑师:崔愷、郭海鞍

设计团队:向刚、刘海静、范思哲、何蓉、刘慧君

规划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施工设计: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07.贵州桐梓官仓村民活动中心

 

© 夏强

 

端部 ©夏强

 

远山的呼唤每一个乡土村落都承载着其独特的“原生秩序”,附之而来的是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官仓地处贵州境内大娄山、仙人山生态圈之中,山脉层峦叠嶂、民居绿瓦连绵。未完全商业化的原生聚落,仍烙印着黔地的独特气韵。

 

© 夏强

 

© 夏强

 

© 夏强

 

根据地域特色,项目采用“大屋檐、灰空间”等黔地建筑元素,同基地周围场所保持连续性,打造一个可以自由渗透景观、感知文化精神的真实流动空间体系,赋予村落建筑新风貌。

 

轴测分析图

 

© 夏强

 

复文脉之韵根植于地域的设计,要在一形一构中勾勒出文脉的延续性。同时,设计从贵州干阑式建筑衍生出一套建构逻辑:屋顶剥离在主体之外,穿斗式框架承接屋面与建筑主体形成天然的呼吸渗透空间,建筑主体营造方形灰空间并采用不同材质自由拼贴的外立面、横向长窗和平屋顶予以修饰。

 

立面图

 

细节图

 

© 夏强

 

休闲空间 ©夏强

 

兴村落之致汲取本土化的构造元素,于新式于传统材料融合间建构村落的工致。

 

尽地之材物料的选用搭建起与民共筑的平台。

 

© 夏强

 

入口 ©夏强

 

取匠之艺施工技术的呈现虑民之工艺。建筑的施工做法,积极探索在地的痕迹,参考当地工匠的施工手段,用“亲民”的手法将建筑付诸于实践,串联起当地的文化和风貌,写意地表达官仓地区的意境。

 

庭院 ©夏强

 

剖面图

 

建筑师:UA尤安设计

地址:官仓镇,遵义市,贵州省,中国

建筑面积:2150.0 ㎡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夏强

主创建筑师:王进

设计团队:郭志强,陈平,孙冉冉,曲涛,魏祎

 

08.太行村公共生活空间

 

秦巴山区深处的太行村 ©侯博文

 

太行村位于秦巴山脉,风景宜人。随着游客数量的增长,当地政府希望建设一处可供本地村民和外地游客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山区村落建设用地较为紧张,建筑师建议以几处相邻的闲置民居进行改造。

 

屋顶平台相互连接 ©侯博文

 

入口处 ©侯博文

 

跃层“盒子” ©侯博文

 

概念:由内聚到开放

 

改造前的院落独立、封闭,被树林稻田所包围。为增强场地的公共性,基于聚会、用餐、住宿等业态,进行如下操作:保留民居主要起居空间;拆除多余构筑物;增加多功能空间;组织新的路径连接几处院落,将几处民居整合为一簇半围合的聚落。

 

基地改造策略 ©适用建筑工作室

 

操作:修缮与新增

 

为改善建筑的结构与热工性能,对建筑室内外进行修缮。过程中,尽量保留所有历史形成的细节。

 

©侯博文

 

改造后 ©侯博文

 

室外新增的建筑物使用素混凝土,随着时间的推移,素混凝土的表面将留下新的时间痕迹。

 

© 马超

 

室内置入“盒子”来增加使用面积,完善卫浴暖通设备,并增加了高窗和天窗以改善采光。

 

基地改造策略 ©适用建筑工作室

 

室内改造前后对比 ©马超

 

堂屋置入暖通盒子 ©马超

 

庭院

 

改造后的四个庭院保留原有的尺度和围合感,在院中可围炉而坐。

 

一号院 ©侯博文

 

二号院 ©侯博文

 

三号院 ©侯博文

 

四号院 ©侯博文

 

建筑师:中国乡建院适用建筑工作室

地址:陕西,中国

建筑面积:450.0 平方米

主创建筑师:孙久强

设计团队:钱知洋,董妍初,景远,马超,刘超群,王一晗

项目建筑师:胡彤

景观设计师:邓颖琳

 

(来源:新微设计)

 

《海峡乡村》杂志投稿邮箱:hxxczzs@163.com

网站首页    规划设计    8个最新“美丽乡村”优秀建设案例

8个最新“美丽乡村”优秀建设案例

2019年12月20日 08:35
浏览量:0
导 航
热 点 推 荐
曝光平台